历经三个多月、40多场咨询会、收集9500 多份意见后,香港2024施政报告在昨天(10月16日)上午11点,新鲜出炉!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在立法会宣读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 大家关心的高才通、优才、新投资移民等人才引进政策的新风向,也终于尘埃落定!先一睹为快,后面具体说说。 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①允许投资住宅 即日起,容许投资住宅物业,该物业成交价须为5,000万元或以上,投资于房地产获计算入投资总额上限为1,000万元。 换句话说,在香港买房就能申请投资移民计划,落户香港了。 此前港府宣布撤辣,现在新港人买房无需额外支付30%的印花税。在香港买一套千万新房,立省百万,还能拿到香港身份! ②优化公司投资 另外,明年3月1日起,透过申请人全资拥有的合资格私人公司的投资可计入合资格投资金额内。 以及扩大税务宽减适用范围 —— 港府将咨询业界,增加基金及单一家族办公室享有税务宽减的合资格交易种类。 换句话说,以前只能是个人资产进行投资,而现在个人持股100%的公司投资也算。 与此同时,据统计,香港自2022年底推出新的输入人才机制以来,至今共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约16万名人才携同家人抵港。而在未来五年,香港各行业人力短缺估算约18万人。为建立优质人才库配合发展,港府决定革新各项输入人才机制,当中包括: 更新「人才清单」 港府指出,将会更新「人才清单」,加入推动「八大中心」所需人才。「八大中心」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空枢纽、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以及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这也就意味着香港未来将会着力引进金融、创科、文化艺术、贸易、航运、航空、法律服务、知识产权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 优才计划增设新机制 《施政报告》提出,将在「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下增设机制,主动邀请顶尖人才来港发展,推进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 扩大「高才通计划」合资格大学名单 2024年《施政报告》宣布,再扩大高才通计划合资格院校名单,新增13间海内外顶尖大学至198间。 港媒报道说其中9所是内地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 2022年首份《施政报告》定下抢人才的基调。重磅计划之一就是推出高才通,力争全球四大榜单中的百强大学高材生和年薪250万港币的高薪群体。 2023年第二份《施政报告》延续抢人才主旋律,扩展榜单,增加2项新的厘定指标,其中之一是软科中国大学排名10强的内地院校。 加上百强榜单的年度更新,计划的合资格大学去年底调整至185间,其中13所中国内地大学。 高才通正式接收申请是在2022年12月28日,至今逾21个月。截至上月底,政府接获超10万宗申请,有8.1万已获批,同期批出超8.9万宗受养人签证。 优化「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 优化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新增渠道吸引年轻及具经验而人力极短缺的指定技术工种专才来港,新安排会设配额。 延长港校大湾区校园毕业生可申请IANG签证的安排 大湾区校园现阶段有4所在招生: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另外有几所在筹建中: 香港都会大学(肇庆) 香港理工大学(佛山) 香港大学(深圳) 从上面的政策措施可以看到,在人才引进上,港府仍然是持开放的态度,是坚定、持续发力「抢人才」的。所以,有计划拿香港身份的朋友,要注意把握好时机啦,毕竟之后政策有可能随时会变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面重点提到的政策措施外,新的《施政报告》中还有不少透露香港未来人才需求方向内容,值得关注。譬如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积极引入非本地医生/护士/牙医等。 为免篇幅过长,在这里就不一一陈述了。如果你们想要拿香港身份,但不确定自己的情况是否合适申请,有需要可以联系我们进行咨询。 附——《施政报告》全文: 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24/public/pdf/policy/policy-full_tc.pdf
以上院校毕业的全日制学士或更高学位毕业生,毕业后可以直接申请2年的IANG赴港寻求发展机会,2年后通过在香港工作/创业续签签证,在香港通常居住满7年即可申请永居。